三中全会进入最后讨论阶段 新一轮改革为20年来最深刻

# 博客 2025-04-05 16:09:58 ttzt

特别是本月短融债券到期,资金链出现危机,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使累计拖欠增加。

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之下,能源众央企的一步好棋便是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在发电、配电、售电等领域迅速建立合作实体,抓紧改革的红利。2011年底,国网能源总资产550亿元,火电装机总量近1500万千瓦,煤炭产能约每年2000万吨

三中全会进入最后讨论阶段 新一轮改革为20年来最深刻

我一直强调,无论是政府干部,还是龙煤集团干部跟职工都要真诚,既要讲清楚企业遇到的真实困难,又要讲清楚企业脱困的措施,也要讲清楚各级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地面人员也要尽最大努力调度资金发放工资,解决欠薪问题。新京报:龙煤这些年都是严重亏损的,亏损还会进一步加大吗?陆昊:亏损还会有,但改革措施到位会逐步减少。黑龙江向4个领域要新的发展动能:一是市场化改革。龙煤的困难既有历史积累也有行业问题,光靠企业自身现在解决困难是不够的,企业也要痛下决心,政府要大力支持。

不管是什么层级报上来,错了都要纠正,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昨日下午,陆昊在驻地代表团全体会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表示发现错了就要及时纠正。董配永则提出要创新就业培训的工作机制,转变政府、企业和职工在就业培训中的角色,改变政府主导就业培训的局面。

董配永呼吁,要切实建立健全职工就业安置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合力,要将企业职工就业安置方案的审核作为有关企业进行关、停、转方案审批的前置条件,以保障职工就业安置工作的平稳进行。民盟中央指出,目前,国内外解决安置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一般采取的是事前防范、事后积极促进的对策,对安置人员的再就业提供大量的就业保障资金。二、加大扶持是当务之急民盟中央建议,国家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安置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有些企业建在边远地区,当地资源禀赋较差,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来兼并重组。

同时,张文学明确表示要支持煤炭企业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替代产业。文化水平不高,所掌握的技能也过于单一。

三中全会进入最后讨论阶段 新一轮改革为20年来最深刻

民建中央还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摸清底数,依法做好人员分类分流安置工作,要调查统计企业拟分流职工基本情况,按照年龄、知识结构、劳动能力采取不同分流政策,既要确保分流人员基本生活,也要打破分流人员等、靠、要的思想,对接近退休年龄、转岗困难的,政府要起兜底作用,退休分流。他认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可向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适当倾斜,而各级财政也应加大对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就业与职工安置工作的支持力度,增设职工安置列支项目。那么,对于这部分职工来说,在分流安置中面临着怎样的难题?国家又该如何妥善推进呢?面对这一当前的社会难点和焦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并不回避,心系职工、情系职工,对安置人员给予了热切关注。同时,失业保险基金的列支却严格受制于《失业保险条例》的约束,因此进行必要的政策突破成为解决化解产能过剩中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支撑。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职工提前退休分流一批,企业接收分流一批,买断工龄、自主创业分流一批。对于处于过剩产能中的钢铁、煤矿、水泥等行业的一线职工来说,今年就即将面临着分流安置的现实。主要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突出、全国范围的技工荒明显、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凸显和工匠型人才严重不足等。

平均年龄偏大,一般在40岁以上,大多数已失去进入新领域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督促指导企业依法偿付经济补偿、工资、欠缴社保费等费用,监督企业办理职工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做好退休人员的社会管理工作,为职工及时办理失业登记手续等。

三中全会进入最后讨论阶段 新一轮改革为20年来最深刻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列支范围,发挥其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公开、透明、科学、有效地使用好党中央、国务院设立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以钢铁业为例,按照人均粗钢产量300吨/年计算,要化解1亿至1.5亿吨产能,就约有30万至50万职工需要安置,不是仅靠地方或企业自身就能妥善解决的。鉴于煤矿职工作业条件艰苦、健康状况较差、技能水平低的实际,他则建议国家要进一步放宽职工内部退养的年龄界限,由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延长到810年。对此,徐晓兰的观点则是要构筑新劳动力培育体系,培养合格的结构性就业人员,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作为结构性就业人员培养体系通盘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兴办继续学习及再教育机构,形成良好再就业氛围。而这,也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的认同:由于技能单一,这些结构性就业人员将面临就业上的尴尬处境。今年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去产能则意味着将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对其他人员注重鼓励再就业或自主创业,指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就业竞争意识、更新就业择业心态,政府在过渡期给予其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不仅针对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还要将相关民营企业也纳入到奖补范围中,力争确保安置工作的覆盖面。

民建中央建议,各地要提早谋划、做好预警、平稳过渡,积极稳妥解决职工劳动关系变更、社会保障关系接续、拖欠职工工资支付等问题,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避险功能,减少隐患。一是化解过剩产能期间,企业要根据实际安置职工人数,暂停其社会保险遗留欠费清缴,免除各种社保欠费产生的滞纳金和利息,维持各项社会保险保障业务办理,特别是离职和退职人员的社保业务。

三是参照处理资源枯竭型企业相关办法,加大提前退休力度,如距离退休5年以上、10年以内的职工允许办理内退手续,待距离退休5年时再办理提前退休。将安置人员纳入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好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政策,加强对安置人员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董配永建议要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重点支持受影响企业职工在岗、转岗培训,提高企业职工转业转岗就业适应能力。促进就业与职工安置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个部门能全部承担的,还需要相关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董配永则指出,化解过剩产能中,应进一步健全职工安置工作的协调机制。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民建中央提出,目前安置分流职工还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是产能过剩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性行业,涉及员工众多。董配永同时建议,在进行人员安置时,还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安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民盟中央这份《关于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的提案》里,指出产能过剩是目前我国经济和产业重大结构性矛盾之一,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通过理顺供给端,提高有效供给,创造新的生产力。

然而,目前我国对化解产能过剩造成的安置员工的保障还仅限于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建立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培训市场在培训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优势,发挥企业在就业培训中的技术优势,增强职工在就业培训中的自主选择性,组织安置人员参加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形成三方合力推进的良性循环的培训模式。

结构性就业问题正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同时,两会还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安置人员的再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培训的工作机制民建中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牵头协调相关企业,为安置下岗人员提供更多的再就业机会,集中组织安置人员进行应聘,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民盟中央认为,在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分流人员的再就业将成为一大难题。通过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安置人员的就业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

董配永指出:国家财政以奖励资金的形式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但奖励资金额度较小,企业既要用于偿还债务又要安置职工,难以满足职工安置的需要。董配永强调,应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社会保底政策,制定完善奖补实施细则。

民盟中央则认为,除了个人原因外,分流人员面临再就业时的困境还有以下几个社会因素: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特别是失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失业保障待遇较低,在解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等方面难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失业保险基金出现大量结余却闲置一旁,另一方面缺失促进就业资金由于财政压力难以合理安排,促进就业工作因缺乏资金支持而举步维艰。

和民建中央一样,全国政协委员、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也同样赞成提前退休。它不仅关系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